文/郝强 朱静静
在“房住不炒”理念下,2018年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断深化,全国土地市场整体降温趋势持续。2018年北京土地市场也再遇“寒潮”,较去年冷清了不少。在年底土地市场收官之际,2018年北京市土地市场共计成交72宗,同比下降29.41%;土地成交建设用地面积489.4,同比下降38.33%;成交额达1682.91亿元,同比下降29.41%;楼面地价达19652元/平方米,同比下降2.99%;溢价率19.18%,较去年下降6.6个百分点。在楼市调控重压之下,土地价格得到有效控制。
一、土地招拍挂市场总体情况
2018年北京市继续保持对住宅用地的供应力度,供应计划同时提出将压缩产业用地,引导“高精尖”产业入园入区,高水平建设“三城一区”,推进各产业园区高端化、特色化、差异化发展,促进职住平衡与产城融合。通过对北京市2018年土地成交情况分析得知,今年以来,北京市共计成交土地达72宗,成交建设用地面积为489.4公顷,其中住宅用地多达52宗,位居榜首,工业用地仅9宗,较去年减少3宗,同比下降25%。
表1:2014-2018年土地招拍挂市场成交情况
时间 |
土地宗数(块) |
成交额 |
建设用地面积 |
规划建筑面积 |
楼面地价 |
(亿元) |
(公顷) |
(公顷) |
(元/平方米) |
||
2014 |
141 |
1916.9 |
938.07 |
1662.61 |
11529 |
2015 |
108 |
1983.53 |
697.43 |
1482.53 |
13379 |
2016 |
41 |
852.51 |
415.44 |
588.19 |
14494 |
2017 |
102 |
2796.02 |
793.55 |
1380.26 |
20257 |
2018 |
72 |
1682.91 |
489.40 |
856.37 |
19652 |
从近5年来北京市土地招拍挂市场成交情况来看,受严苛的土地出让条件、土地供应放缓以及楼市深度调控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,2018年北京土地市场在2016年之后再次遭遇“寒潮”。和以往同期相比,今年北京市成交土地数量明显低于前几年,成交建设用地面积和成交额也呈现明显下降趋势。从土地成交数量上来看,截止到2018年年底,北京市共成交土地72宗,较2017年减少30宗,同比下降29.41%;成交额达1682.91亿元,同比下降39.81%;成交建设用地面积489.4万平方米,同比下降38.33%;规划建筑面积856.37万平方米,同比下
降37.96%;通过多方位,多手段的楼市调控,楼面地价也得到有效控制,稳中有降,达19652元/平方米,同比下降2.99%。
图1 2018年土地招拍挂市场成交同比变化情况
二、土地交易时间分布情况分析
图2 2018年1-12月北京市土地成交情况
通过对2018年北京市土地各月成交情况进行分析得知,今年北京市土地成交分布主要集中在第一、四季度,成交土地52宗,占总成交宗数的72.22%。且多集中在1月和11月,其中1月成交土地16宗,11月成交土地达15宗。
数据显示,截止到12月31日,2018年北京市共成交土地72宗。受2017年年底大量土地供应的影响,2018年1月份成交达16宗土地,成交金额超过403亿元(接近总成交额的49%)。2月土地市场开始降温,土地成交量降至7宗。3月、4月土地成交逐渐下降。受4月份土地供应情况影响,5月份甚至出现零地块成交情况。
2018年6月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及北京市发改委联合发布《北京市2018-2022年及2018年度住宅用地供应计划》,该计划的发布确定了北京市2018年继续加大对住宅用地的供应力度,同时也推动了北京土地市场的供应力度节奏加快,土地市场开始回温,成交土地6宗。进入第三季度后,7、8月份土地市场成交节奏有所放缓,土地成交量再降低,共成交6宗。9月份开始,土地市场再次火热起来,成交土地7宗。10月土地市场平稳,成交土地6宗。
11月,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出台了“共有保证金”的出让新规,竞买人可通过交纳规定金额的共用竞买保证金方式,参与组内所有项目的竞买活动,一方面可以加快完成供地计划,另一方面有减少土地流拍流标、稳定土地市场预期的目的,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房企的现金流压力,同时还可实现不同资质地块的打包出让。同月北京市土地市场开始回暖,土地成交量达到15宗。12月土地成交7宗,虽然成交量有所下降,但有多宗土地已供应出来,预计2019年1月土地成交量会有所爆发。
图3 2018年北京市土地流拍情况
除正常成交地块外,2018年北京市土地流拍现象骤增,据统计显示,2018年北京市共出现8宗土地流拍(上半年7宗,下半年1宗)。据统计,从2012年至今北京市总共流拍土地39宗,2018年土地流拍宗数创2012年以来历史最高。8宗流拍的地块中有7宗住宅用地:丰台3宗、门头沟1宗、房山1宗、密云1宗、顺义1宗,另1宗为F3多功能用地,位于朝阳。
流拍地块均为共有产权房或限价房,且多集中于上半年。随着调控政策的不断加码,尤其是金融端的去杠杆,信托融资难,市场资金成本不断走高,导致开发商资金压力大;同时地块建设规模大、资金需求量高、附带条件多,导致土地成本过高,严重挤压房企利润空间,风险高,拿地动力小;政府发布土地供应计划,市场对土地供应的预期较为稳定,开发商还有较大的选择空间,且今年北京土地成交量始终保持在低位运行,市场开始趋于理性,在这个背景下,房企谨慎拿地也在意料之中。
三、土地交易区域分布情况分析
通过对各区成交土地情况分析可知,2018年北京市成交地块各区间差异较大。北京严控城乡建设用地总量,二环内将禁止新增建设用地,四环内严控新增建设用地,五环内开发已基本完成,城六区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,随着近郊和远郊新城基础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,近郊和远郊新城成为土地供应市场的主力。今年北京市成交的72宗土地中仅有16宗地块位于城六区(朝阳、海淀、丰台、石景山),其余均分布于近郊和远郊新城,其中以大兴(含亦庄开发区)最多,
成交土地面积达91.24万平方米,宗数达19宗,其次是昌平、延庆、顺义,成交土地面积均超过50万平方米。
图4 2018年北京市各区土地成交情况
图5 2018年北京市各区土地成交面积情况
从各区成交土地的建设用地面积来看,其中以大兴(含亦庄开发区)最多,成交建设用地面积高达90.06万平方米;昌平、延庆、顺义次之,成交建设用地面积均超50万平方米、朝阳、门头沟、房山、平谷成交建设用地面积均在30万平方米以上;丰台、怀柔、石景山成交建设用地面积也均在10万平方米以上,而海淀、密云、通州成交建设用地面积均在10万平方米以内。
从各区成交土地的规划建筑用地面积来看,大兴区(含亦庄开发区)最多,为166.4万平方米;其次为昌平区,为131.61万平方米,两个区规划建筑用地面积均超100万平方米;然后是朝阳区,规划建筑用地面积约94.37万平方米;丰台、顺义、延庆、门头沟、房山成交土地的规划建筑面积也均在50万平方米以上。
四、土地交易用途分析
从成交土地的用途来看,2018年北京市土地供应仍旧以住宅用地为主。2018年北京市共成交72宗,其中居住用地44宗,商业/办公用地11宗,工业用地9宗,住宅、公建混合用地8宗,同比均呈下降趋势。
根据对今年以来土地成交方式分析得知,今年北京市住宅用地继续延续去年模式,52宗住宅用地中仅有2宗住宅用地采用普通模式供应,50宗住宅用地以“共有产权房”、“限房价、竞地价、竞自持”等模式进行供应,且主要分布在昌平、顺义、门头沟、大兴(含亦庄开发区)、朝阳。其中平谷、昌平、顺义3个区共有产权房建筑规模超过20万平方米,石景山、怀柔共有产权房建筑规模超过10万㎡,通州、门头沟共有产权房建筑规模也近10万㎡,共有产权房多位于北京近郊区域,有利于促进北京中心城区人口疏解。
图6 2018年不同规划用途土地成交情况
图7 2018年1-12月共有产权房成交情况
从各用途土地成交面积来看,居住用地成交土地面积最高。居住用地成交建设用地面积达306.94万平方米,规划建筑面积达514.78万平方米;其次是商业/办公用地,成交建设用地面积达100.08万平方米,规划建筑面积达158.69万平方米;工业用地成交规划建筑面积最少,仅约73.18万平方米。
图8 2018年不同规划用途土地成交面积
五、土地成交价格情况分析
从各月成交价格情况来看,2018年北京市土地交易成交总额1682.91亿元,同比下降1113.11亿元,降幅为39.81%。平均楼面地价为19652元/平方米,同比下降605元,降幅2.99%。2018年北京市土地交易额主要集中于一、四季度,其中1月和11月成交额最高。2017年年末土地大量供应的影响,1月土地市场相对比较活跃,土地成交金额高;18年上半年土地供应节奏整体放缓,下半年为完成今年土地供应计划,土地加快供应,同时11月政府出台了保证金共享新政,房企拿地热情上涨,11月土地成交金额骤增。
图9 2018年土地成交价格情况
从不同规划用途土地成交价格看,居住用地独占鳌头,成交额最高,约1228.23亿元,占全年土地成交总额的72.98%;其次是住宅、公建混合用地成交额约239.26亿元,占全年土地成交总额的14.22%;商业/办公用地成交额约为210.43亿元,占全年土地成交总额的12.50%;工业用地成交额最低,约5.01亿元,仅占全年土地成交总额的0.30%。
从不同规划用途土地成交楼面单价看,各类用途土地楼面单价差异明显。其中居住用地楼面单价最高,达23859元/㎡,同比下降8.3%;其次是住宅、公建混合用地,楼面单价约21810.04元/㎡,同比下降16.18%;然后是商业/办公用地,楼面单价约13260.08元/㎡,同比下降41.13%;工业用地楼面单价最低,仅684.72元/平方米,同比下降61%,降幅最大。
图10 2018年不同规划用途土地成交价格情况
从不同区土地成交价格来看,5个区土地成交额超过200亿元。朝阳地理区位优势明显,土地成交7宗,数量不多,但土地成交总额最高,达276.98亿元;丰台、昌平、顺义成交额紧随其后,大兴(含亦庄开发区)以量取胜,土地成交19宗,成交额达227.96亿元;其次是门头沟,土地成交额达103.5亿元,成交额在100亿元以上;其余区县土地成交额均在100亿元以内。东城和西城受北京严控城乡建设用地总量,二环内将禁止新增建设用地,四环内严控新增建设用地土地供应政策的影响土地零供应、零成交。
图11 2018年北京市各区土地成交价格情况
从不同区土地的平均楼面地价来看,海淀区平均楼面地价最高,超过4万元/㎡。海淀区今年仅成交1宗土地,被中国葛洲坝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竞得,该地块位于海淀区温泉镇,区位优势显著;其次丰台区,平均楼面地价在3万元/㎡以上,朝阳、顺义、石景山区域平均楼面地价超2万元/㎡,其他区域的平均楼面地价均在2万元/㎡以下,北京远郊的延庆和平谷平均楼面地价低于1万元/㎡,平均楼面单价整体呈现中心城区、近郊新城、生态涵养区递减的趋势。
其中海淀、丰台成交土地均为住宅用地,朝阳成交4宗土地中有3宗住宅用地,且全部为限房价、竞地价、竞自持模式,受土地用途的影响,同时地理优势明显,均位于城六区,三个区平均楼面单价最高。
图12 2018年北京市各区土地成交楼面地价
六、土地交易溢价情况分析
根据统计数据显示,2018年北京市土地成交72宗,其中招标出让的共7宗,挂牌出让的65宗。挂牌出让土地中有41宗土地出现溢价,平均成交溢价率为19.18%,继续保持下降的趋势,较去年平均成交溢价率下降了6.6个百分点。
图13 2018年北京市各区土地成交溢价率
从区域分布来看:平谷区的平均成交溢价率最高,达到82.44%;其次为密云区,平均成交溢价率为48.35%。延庆土地受共有产权房、限房价竞地价竞自持供应模式的影响,其他区域平均成交溢价率相对较低。石景山成交土地均为研发设计用地,受土地用途影响,石景山土地零溢价。
图14 2018年不同规划用途土地成交溢价率
从规划土地用途来看:商业/办公用地平均溢价率最高,为40.64%,主要是由于部分商业/办公用地采用招标方式出让,且商业/办公用地一般采取普通模式竞拍,溢价率相对较高;2018年北京市住宅用地出让条件更加严苛,且多通过共有产权房,限房价、竞地价、竞自持模式供应,房企拿地热情不高,住宅用地溢价率较低,平均溢价率约16.7%;工业用地零溢价。
七、拿地企业性质
从拿地企业性质来看,2018年北京市土地土地竞得者以联合体居多,72宗成交土地中有25宗被企业联合体竞得,占比约34.72%;其次分别有19宗和13宗土地被国企和央企竞得,占比分别为26.39%和18.06%;8宗被上市公司竞得,仅7宗被民营企业竞得。随着拿地成本的增加,多个房企联合开发,可以有效降低拿地成本,实现合作共赢,联合体拿地的房企,大部分为民营房企抱团拿地;而单独拿地的,则以央企和国企为主。
图15 2018年北京土地市场拿地企业性质
八、小结及预测
通过对今年北京市土地市场供应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,2018年北京市土地市场逐渐回归冷静,低溢价、流拍、联合体是今年北京土地市场的关键词。上半年深受调控政策影响,控制土地溢价率效果显著,但也导致北京土地流拍现象增加,达到历史高峰值。下半年政府土地购置结构调整加快,土地供应力度加大,加之楼市的利空出尽,促使不利因素经过消化调整后,房地产投资市场回归稳定,市场开始出现回暖趋势。面对拿地高资金成本,房企联合体拿地已经成为主流,热点城市拿地已经变成联合体时代。
预计2019年北京市会继续坚定“房住不炒”理念,坚持深化调控,优化土地供应结构,加大租赁住房、政策性住房建设力度。2018年年末,为完成北京市土地供应计划,北京市大量供应了多宗土地仍未开始竞拍,预计2019年年初北京土地市场会继续火热,但受金融管控不断收紧,加之出让条件的限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,房企拿地趋于理性,土地流拍现象依旧难以避免。
作者介绍:郝强
土地资源管理学士,注册房地产估价师、注册土地估价师,2005年6月进入北京华信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,现任房地产业务三部总经理。
作者介绍:朱静静
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士,土地资源管理硕士,现任北京华信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房地产业务三部项目经理。